企业在实施QMS项目时差强人意的原因有很多,有人说是因为选型失败(占55%),或因为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(占25%),或因为实施失误而失败(占30%)。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,在 QMS 实施之前自己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否已经满足了QMS的实施要求。
基础管理总的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企业如何抓好日常管理,如何把企业战略细化为具体的、可操作性的规则和制度上。
基础管理就是 “五化”:制度化、流程化、标准化、表单化、数据化。企业必须先做到“流程清、数据准、规则明”。
1、“流程清”的核心是流程标准化
企业的质量活动是由许多流程所构成的,实施QMS系统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流程整合起来,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所以,在实施QMS时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流程。QMS强调的是流程的标准化和固定化,没有流程的标准化就没有QMS实施成功的可能。只有将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整理出来,实现标准化、程序化和书面化,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从“人治”提升到“法制”的层面,实施QMS才会做到“流程清”,才会事半功倍。
2、“数据准”在于准确计量和定额
没有高质量的数据,QMS应用就成了无源之水。QMS数据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。静态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起初数据,只有准确无误的把静态数据录入QMS系统,QMS系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。动态数据就有一句更通俗的话,就是“垃圾数据进,就会垃圾数据出”。所以,做好基础管理的定额和计量工作,是保证QMS数据质量的先决条件,也是保证QMS数据质量的关键一步。
3、“规则明”在于制度规范化
QMS上线是质量部门利益和人员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,是规范化制度和随心所欲的管理习惯发生冲突的过程。经验告诉我们,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,普遍会存在“无法可依”、或“有法不依”的“人治”管理,这种非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是与QMS实施所要求的“法治”方式是相违背的,理顺流程关和数据关并不代表QMS就能够顺利上线,为了系统能顺利实施、上线及运行,必须还要用规范化的制度来保证QMS实施活动能被正确的执行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,未找到原创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