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
关于QMS的失效性

发表日期:2023年6月25日
QMS

企业持续保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,其根本目的是在产品质量、交货期和服务等方面满足顾客的需求,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。

我国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有效性差,有的甚至无效。造成 QMS 失效的原因很多、也很复杂,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:

一、先天不足

有相当多的企业引入ISO标准的动机不纯,以通过认证为目标,为了认证而认证。并且在QMS策划阶段工作做得不够细致,没有吃透IS09000:2000标准的精神,就仓促开始编写文件。文件编了几大本,但许多不具有可操作性,或冗长、或琐碎、或空泛,往往把标准定得过高,很难要求员工做到,更无法自觉执行。甚至有的企业干脆让咨询公司捉刀代笔,这种照抄照搬编写出来的体系文件不仅脱离了企业实际,而且如此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自然”先天不足”。在策划或设计上体系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,当然不能保证企业体系运行的有效性。

二、后天不足

当前,我国多数企业缺乏适应新形势的质量管理理念,管理知识更新不够,对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缺乏了解,应用水平较低,如国际上已普遍使用的质量功能展开、水平对比、过程方法等,国内企业较少应用。因此,虽然QMS策划设计没有问题,但在运行中就会产生许多问题,而影响了体系运行的效果。其典型的表现就是”两张皮”现象,即体系归体系、实际归实际,文件与执行各自为政。

三、真戏假做

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与体系文件要求不符合,而组织为了通过第三方认证,下大力气”制作”出一大堆质量记录,不仅造成大量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浪费,而且其长远影响是企业员工对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甚至产生反感。

四、水土不服

目前,国内大部分企业QMS的建立与运行,主要以IS09000:2000标准为依据。而该标准是欧洲质量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更关键的是它具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背景。由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少差异,从而造成了对标准的不同理解,加之审核认证的商业化运作,更让标准的局限性暴露无遗。这就是”水土不服”的来由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,未找到原创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,请联系删除。